![]() |
![]()
漸漸浪漫
山火賁
»
彖曰
|
2013/09/07 20:54
|
《彖傳》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卦與[噬嗑]對,以[噬嗑]變。
[噬嗑]六五柔來二,變柔為六二,成[離]下,是為「柔來而文剛」。
[噬嗑]初九剛往上,變剛為上九,成[艮]上,是為剛往文柔,剛柔相雜而為成,
是天下之文也。
「柔來而文剛」,[離]明於內,故無不亨;
剛往文柔,[艮]止於外,故「小利有攸往」。
卦以上爻為極,極即天也。上爻曰「白賁」,自然之文,故謂之「天文」也。
九三在人位,為一卦之主,當文明之盛會,故謂之「文明以止」,「人文」也。
「天文」者,日月星辰,光華內煥,不假外飾,自然之文也。
「人文」者,人倫庶物,網紀在先,節文在後,修飾而成文也。
有聖人作,仰觀天文,晦朔何以代明,寒暑何以錯行,察其時變,是欲以人合天也。
俯觀人文,導之以禮樂,教之以詩書,化成天下,是欲以人治人也。是聖人用賁之道也。
以此卦擬人事,賁,緣飾也,質先而文後。
凡事之有待致飾者,皆後起也。此即繪事後素之說也。
以之言禮,玉帛其飾也;以之言樂,鐘鼓其飾也;
以之言宮室,輪奐其飾也;以之言衣服,章采其飾也。
是文飾必附質而著,如帛之受采,玉之受琢,有實而加飾,飾之足以增其美也。
此卦山得火而煥彩,譬如在人,心光透發,面目生輝,內行修明,聲聞卓著,
德潤而體胖,實至而名歸,即[賁]之象也。
就六爻言之:
初爻「賁趾」,以處義為[賁],[賁]得其正。
二爻賁鬚,以與上為[賁],[賁]得其時。
三爻「賁如濡如」,[賁]而當位,[賁]「終無尤」。
四爻「賁如幡如」,以敦本務實為[賁],賁終「有喜」。
五爻「賁於邱園」,以敦本務實為[賁],[賁]終「有喜」。
上爻「白賁無咎」,以黜美返樸為[賁],[賁]乃「得志」。
此六爻之義,所以治全體之[賁]也。
而人事之飾偽而亂直,黜美而誣實者,皆當返而自省矣!
以此卦擬國家,
上卦為山,安止不動,如聖躬之德性鎮定也;
下卦為火,輝光遠耀,如朝廷之政教煥布也。
內崇德性,外敷政教,有本有文,剛柔並用,是[賁]之善者也。
推之無干羽而格頑民,是「柔來而文剛」;仗斧鉞以安天下,是「剛上而文柔」。
審時定曆,以法天文也;制禮作樂,以昭人文也。
德禮以行政,政乃善,忠信以折獄,獄乃平。
《象》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即此旨焉。
六爻言[賁],各有次第,義深旨遠。
初剛在下,故曰「賁趾」,是守道無位之賢人也。
二爻「柔來而文剛」,隨剛而動,如鬚隨頤而動,故曰「賁鬚」,是待時而動之君子也。
三爻當[賁]之盛,故曰「賁如濡如」,是治[賁]而能守其貞者也。
四爻則由[離]入[艮],[賁]道變矣,故曰「賁如幡如」,是不隨俗披靡,
為能黜華而崇實也。
五爻則為主[賁]之君,忘殿陛之華,守邸園之素,故曰「賁於邱園」,
所以厚民生而敦風俗者,道在是焉。
上爻為[賁]之極,物極必反,故曰「白賁」。
《雜卦》曰「賁,無色也」,郅治而期於無刑,盛德而極於無為,此治道之原也。
如是而事濟矣,如是而化成矣。
通觀此卦,內[離]外[艮],[離]文明也,
卦德由內達外,以文明為主,故名卦曰[賁],取「賁飾」之象也。
《彖傳》所言柔文剛、剛文柔、觀天文、觀人文,皆以文致飾,亦以文得亨,是[賁]之象;
由[離]而來,得[艮]而濟,此全卦之體也。
《象傳》不曰「火在山下」,而曰「山下有火」,是隱然有以山止火之象。
「以明庶政」,明也,「無敢折獄」,止也,亦見文不過質之意。
六爻言[賁],內三爻,[離]本卦,初二兩爻,[賁]猶微,惟三爻[賁]為盛;
上三爻,自[離]入[艮],其言[賁],皆黜華崇實,是救[賁]之偏而返其本也。
故四雖「疑」而「無尤」,五雖「吝」而「終吉」,六「無咎」而「得志」,
將使之自文還質,無偏勝之患,斯為[賁]道之大成也。全卦之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