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火地晋
»
彖曰
|
2013/08/30 21:09
|
《彖傳》曰:晉,進也。
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此卦[離]日[坤]地,取象「日出地上」,日出地而上進,光升於天,明麗於地。
順而柔者[坤]也,麗而明者[離]也。
「大明」者,明君也;「上行」者,臣之升進於上也。
謂其時天子大明在上,諸侯恭順在下,明良相濟,君臣一德,天子褒賞勳功,
蕃賜車馬,一晝三覿,寵賜甚隆,品物蕃多也;接謁甚優,問勞再三也。
考大行人一職,曰:「諸公三饗,三問三勞;諸候三饗,再問再勞;子男三饗,一問一勞。」
即天子三接諸候之禮也。
「賜馬」,即觀禮所謂匹馬卓上,九馬隨之也。
以此卦擬人事,在國為君臣,在家為父子。
[離]下[巽]上為[家人],[家人]曰「有嚴君焉」;
[坤]為母,亦為民,有母子之象焉。
父在上而明察,有義方,無溺愛也。子在下而順從,有孝敬,無忤逆也。
申此以齊家,則上明下順,而一家和睦,盤匜潔甘脂之奉,門庭來歡樂之休,
先意承志,順之至也,和氣婉容,柔之正也。
「麗乎大明」者,繼志而達孝也;「進而上行」者,人侍而承歡也。
《國語》:「康候」,即家所稱孝子賢孫者也。
「賜馬蕃庶」者,國有恩賜,猶家之有慶賞也。
「晝日三接」者,觀禮謂三饗三問三勞,猶世子所稱「朝問安,晝視膳,夜視寢」者是也。
《大學》言修齊,首稱「明明德」,
唯其有[離]明之德,斯進而「修身」,進而「齊家」,進而「治國平天下」,由是道也。
此[晉卦]所以取象於「明出地上」也矣。
以此卦擬國家,
上卦為政府,得火之性,能啟國運之文明;
下卦為人民,得地之性,能柔順而上進。
上以其明照臨夫下,下以其順服從夫上。
《象》曰:「明出地上」,謂日之初出,漸進漸高,喻明君之握用賢臣,登進上位也。
順必麗夫明,則順乃有濟;柔必進於明,則柔得其正;
不然,順以取悅,轉致蔽其明也;柔而生暗,必不能以行也。
故《彖傳》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此[晉]之所以言「進」也。
曰「用賜馬藩庶」,「用」,謂用以賞賜也。
如《采寂》一時所云:「君子來朝,何賜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者是也。
「晝日三接」者,行觀禮,一也;三饗三致命,降西階拜,二也;
右肉袒,入廟門,出屏南,後入門左,王勞之,再拜,三也。
此為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一時遠臣來朝,天子燕饗,物美禮隆,賜予之厚,接見之頻,典甚重也。
歷觀六爻,初為始進,故有「摧如」之象。
二之「愁如」,亦凜初之「摧如」而來也。
三則不摧不愁,而「眾允」孚矣。此為肉卦,得[坤]之柔而進也。
四不當位,故有「跖鼠」之誡。
五為卦主,則「往有慶也」。
上處[離]之極,[離]為戈兵,故曰「伐邑」。此為外卦,得[離]之麗而明也。
《象》曰:「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者,即[離卦]所稱「明兩作,離」之「大人」也。
通觀全卦,卦體從[大壯]來,
上卦變[震]之下畫而為[坤],下卦變[乾]之中畫而為[離];
[晉],進也,壯則行之,是以「進而上行」也。
《象》曰:「明出地上」,
「明」即謂[離],「地」即謂[坤], 「出」即所謂「上行」也。
日之光明在天,日之照臨在地,日以明而上行,不明不特不見行,且不見為日也。
六爻皆言[晉],而[晉]各隨其先後以為象:
初為進步之始,人或不我孚也,宜寬裕以處之也。
二進於初,二雖懷愁,已見其吉而受福也。
三則又有進矣,罔孚者,忽而其孚,眾心允服,悔何有焉?
內三爻得[坤]之順,故皆吉;
四當外卦之始,出[震]入[離],首鼠兩端,有一前一卻之象,雖貞亦厲。
五為卦主,柔進上行,故「往吉,無不利」也。
上處[晉]之極,「角」,即[大壯]羝羊之角也,進而不順,必致吝也。
外三爻當[離]之位,高而難進,故多厲。
蓋[離]之配卦十有六,象之最美者,莫如[晉][大有]。
[大有]「明在天上」,其明最盛;
[晉]「明出地上」,其明方新,明之方新,其進貴柔。
六爻中四上兩爻曰「厲」,四進非其道,故如技窮之鼠,上窮而又進,故有晉角之危;
皆失柔進之道也。
聖人顯微闡幽,憂患作《易》,故於[晉]明之世,猶必以「貞厲」「貞吝」為誡。
初、二、三、五之吉,正所以勸其進也,自明其德,用以明天下之德,旨在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