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山水蒙
»
卦辞
|
2013/08/08 09:57
|
「蒙」字古篆從廿,從ㄇ,從豕。廿者草昧,ㄇ者掩覆之形,
豕者眾之本字,眾、三人。《國語》曰:「三人為眾」是也。
眾民未得義方之訓,智識未開,昧而不明,猶為物所掩覆之象,是為童蒙之蒙。
此卦內[坎]水而外[艮]山,山下有水,水氣成蒸為霧,昏不見山之義,故名曰「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蒙亨」之亨,與[屯]之「元亨」同,
非謂即蒙即亨,謂蒙昧者能以先覺為師,以啟其聰明,斯蒙者亨矣,故謂之亨。
「我」指師言,「童蒙」指子弟言,外卦[艮]少男,故有童蒙之象。
童蒙而求聰明,莫善於求師,其得師也,宜以至誠請益。
《禮》曰:往教者,非禮也,是師無往教之禮,故謂之「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蓋弟子之求師,與揲筮求神者同,故謂之「初筮告」。
初則其發心也,誠一而不雜,迎其機以告之,其道亨也。
若至「再三瀆」,則私意起矣,雜而不純,故不告,即《少儀》所謂「毋瀆神」之瀆。
「不告」,即《詩‧小旻》所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之義。
《說卦傳》曰:[艮]為手,自二爻至四爻,互卦有[震],[震]為草,即以手揲蓍。
「初筮」者,其象取此。
且六五有頤口之互象,以虛中之孚而問也。
「告」者,以九二[坎]之舌,與[震]之聲應之也。
「再三」者,三爻四爻為頤口之象,連瀆不已,亨貞之道胥失矣。
拒以不告,教者之道正,而求者亦不敢不正,故曰:「利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