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Holding Together [Union]
»
Judgement
|
2013/08/07 21:33
|
《彖傳》曰:比,吉也。
比,輔也,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
不甯方來,上下應也。
後夫凶,其道窮也。
「輔」者,助也,九五一陽居尊位,與五陰親比,有下助上之象,
孟子所謂「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是也,吉莫大焉。
故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原筮」以下七字,主九五而言,九五為成卦之主,具陽剛之德,居中正之位,
故曰「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一句,就初、二、三、四之四陰言,
九五以剛中施親比之道,則天下眾陰,皆服從而來,故曰「上下應也」。
「後夫凶」一句,就上六而言,上六處陰之極,剛愎不遜,是為頑梗之夫,
歸附獨後,為眾所疏,故曰「其道窮也」。
以此卦擬人事,父子兄弟夫婦,彝倫之中,自然親比。
朋友以義合,有貴賤、長少、親疏、賢愚之等差,擇之最宜分明。
別其是非,辨其邪正,諺曰「近朱者赤」,爻之不正,相匿而併入歧路,所謂小人比也。
故當推原筮決,必其人有「元永貞」之德,然後相與親比。
「原筮」者,筮之於相親之始,慎之至也;「元」者,統萬善也;
「永」者,謂能久於其道也;「貞」者,謂得正道而固守之也。
比非其人,後必有咎,故曰:「原筮,元永貞,無咎。」
如孔子所云: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是也。
夫人心莫不欲求友,比得其正,雖疏遠之人,亦感其德義,自求親睦,謂之「不寧方來」。
然君子小人,各異其趣,往往有頑梗之夫,不服德化,
雖後亦歸附,其來已遲,是比道窮也,故謂之「後夫凶」。
以此卦擬國家,九五之君,施膏澤於下,六四六二,皆奉戴九五君意,盡力於國家。
於是億兆之民,感其威德,上下親比。
此卦[坎]上[坤]下,恰如水土相濟,融洽為一。
以上比下,為一人而撫四海,以下比上,自四海而仰一人,
上下相助,君民一體,謂之「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比輔」者,臣親其君也;「順從」者,民親其上也。
然上非有剛中之德,不足當下之親比,下非有「元永貞」之德,不足當上之親比。
是以必當推原而占決之也,謂之「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
比之初,上下之情或猶未通,不來者不寧,來者自寧,謂之「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方」者,來而不已之辭,取下四陰順從也。
當此時有不服風教,不服德義,剛愎負氣,自取困難者,是為頑夫,其凶可知也。
窮而後求比,其誰親之!
上六居[比]之極,以不得比,窮無所歸,謂之「後夫凶,其道窮也」。
酈生所謂「後服者先亡」是也。
通觀此卦,初爻為遠人,二爻為賢士,三爻為求進之士,
四爻為在位之宰相,五爻為君,上爻為化外之民。
此皆莫非王民,而休咎不同者,物情自不能齊也。
此卦次[師],[師][比]二卦,同是一陽五陰。
《易》中一陽之卦凡六,其最吉者莫如[比卦],以其九五一陽居天位,而「上下應之」也。
又[師][比]共為得位之卦,得君位者為[比],得臣位者為[師]。
「師者,眾也。」眾不能無爭,爭則亂,靖亂以武,孚之以德,所以[比]次於[師]。
[師]之群陰來而居下,載九五陽剛中正之君,有亂後得明主,各安其位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