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Abundance [Fullness]
»
Judgement
|
2013/08/06 16:48
|
《彖傳》曰: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
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于鬼神乎?
《序卦傳》曰:「得其所歸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卦體以[離]遇[震],[震]為行,動必以健,
[離]為光,明無不灼,明以動,動則有為,故得亨通而盛大也。
「王」指九五,言[豐]之象本大,王能誠心感假,則更加大矣。
五爻曰:「有慶」,即慶王之能假也,[豐]莫大於是焉,假如是,復有何憂?
「宜日中」者,是極言「明以動」之象。
日至中,其明愈煥,萬國九州,明無不被,
可知王之「自明明德」,即可明「明德」於天下也,故曰:「宜照天下。」
然日過中則傾,月既盈則缺,陽極而陰生,盈虛消息,天地循環之運也。
《彖》曰:「日中。」[豐]至極盛,衰即伏之,
《傳》欲玉益勵夙夜之勤勉,明以繼明,有以挽回乎造化,使明不為欲蔽,
而[豐]得以長保矣。
雖盈則必有虛,消則必有息,與時推移,鬼神亦不能自主,
而所以轉旋而補救者,總在於人也,人惟自明其「明德」耳。
干寶曰:「日中之象,殷水德,坎象晝敗,而離居之,
言周德當天人之心,宜居王位,故宜日中。」
以此卦擬人事,
上互[兌],[兌]為澤,期其惠澤之豐盈也;
下互[巽],[巽]為利,期其財利之豐富也。
有[豐]無歉,[豐]斯大矣。
然豐於財者多昏,豐於欲者多亂;昏則不明,亂則妄動,無以假之;
[豐]所在,憂即伏之矣。
卦體上下互[大過],[大過]者,過乎中也,
日過中則昏,月過中則缺,此過盛必衰,過剛必折也。
盈虛消息,天地四時,自然之運,雖鬼神之盛德,不能過此,而況人事之微乎?
《彖》曰:「勿憂,宜日中。」《傳》釋之曰:「宜照天下。」
謂[乾]為日,[離]亦為日,[豐]為六月之卦,
夏至日在[離],氣稟純陽,日當午中,光明倍煥。
[離]《大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者,此之謂也。
明以靜生,明亦以動見,譬如人閉目靜坐,一物不見,一動則雙目開豁,明足察物矣,
此所謂「明以動,故豐」也。
人事之憂,在不豐,不知不豐不足憂,所憂者最在不明耳。
明則可靜亦可動,可盈亦可虛,[豐]之所大,大在於明,亦大在於動也。
是人事之極則,乃可出而與天下相見矣。
以此卦擬國家,國家之大勢,不能靜而無事,要必當動而有為。
所患者動失其道,必至昏庸柔昧,上下交蔽,愈動而愈困耳。
困則不亨,不亨則不豐,國事不可為杺。
欲求其直,必先期其明,《彖》是以曰:「明以動,故豐。」
卦體上[震]下[離],[震]為動,故能風動四方,[離]為明,故能向明出治。
[震]又為帝,故稱「王」,[離]為光,故能照,
王者克明「明德」,道協大中,明足與天下相見,動可為天下更新,
是能昭假夫臣民,光大夫勳業。
庶幾就之如曰,瞻之如雲,一時熙熙攘攘,咸沐浴於光天化日之中,
而若渾忘其帝力者,豐莫豐於是焉。
然一治一亂,一盛一衰,國運也,亦天運也,
所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世運推移,皆如是耳。
要必文明柔順,如文王之德之純,上足以假君,下足以假明,
如日月之照臨,光被天下,乃能挽既去之天命,重得延祀之商社者,
此文王之所以文王也。如是則可以長保此豐矣。
通觀此卦,
《京房易傳》曰:「上木下火,氣稟純陽,陽為大,大則必豐。」
卦以[離]遇[震],[震]為君,君作於上,明燭於下,故得成崇隆豐大之業。
然有豐必有歉,
豐於功者傲,傲則必亡,豐於財者奢,奢則必敗,傲與奢,皆由於動之失中也。
動失其中則損明,損明則安能常保其豐乎?
《雜卦傳》曰:「豐,多故也。」「多故」,是以難保也,道在有以假之耳。
王者能推心置腹,上下交孚,假以生明,明以運動,期明無不照,亦動罔不臧,
如午日正中,光明遍燭,此[離]象所以為明也。
明愈大,豐亦愈大,是可尚也,復何憂乎?
卦體[離]日在下,[震]雷在上,互卦[巽]木為蔀,[兌]澤為水,
雷施雨,木含日,故自二至四,有晦昧之象。
聖人處此,虛以養其明,悅以霽其威,斷以決其壅,使上下之情相通也。
若六五動而得中,明良際會,則皎日澄空,氛翳全消,純熙之運至矣。
風雨晦冥,其何傷日乎?
初爻如日初出,故「往有尚」也;二爻如日方中,故「有孚」吉也。
三爻明為沫蔽;四爻明為斗掩;五與二相應,所以資明;上則豐極而凶矣。
六爻皆有明象,而為「災」,為「疾」,為「沫」,為「斗」 ,為「凶」,
皆足以蔽其明而害其動,惟五獨得其吉。《彖》所謂:「王假之,尚大也。」在此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