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The Arousing (Shock, Thunder)
»
Judgement
|
2013/08/05 10:58
|
《彖傳》曰: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體本[坤],靜極生動。
[乾]以一陽來,為[坤]二陰所掩,奮激而出,其象為雷,其德為動,
陽氣奮發,通達無阻,故曰:「震亨。」
[震]有二義:[震]在人者,為恐懼;[震]在天者,為震驚;
所謂迅雷烈風必變,雖聖人亦時凜天威。
是即昭事上帝,聿求多福之誡,故曰:「恐致福」。
迨至雷止氣和,萬物得生,人心亦為一快,神清體適,言笑宴宴,不改其常,
所謂言而世為天下則也,故曰:「後有則」也。
一曰:「震得乾元,後有則」,則者,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亦通。
總之,「虩虩」「啞啞」,
上天以威福並行,聖人以憂樂相感,不傷天地之和,自得生成之樂。
蓋「虩虩」者應乎[震]也,「啞啞」者得其亨也。
「震驚百里」者,謂雷聲聞百里,雷之出地邇,而聞聲者遠,遠尚畏懼,邇更警惕也。
[震]為長子,足以主器,出者君也,謂君出,而長子得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祭主夫敬,長子肅宮雍廟,雖當事變猝來,要不失奉鬯執匕之誠也。
此皆處[震]之道也,聖人亦法天而已矣。
以此卦擬人事,《玉藻》云:「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
君子「恐懼修省」,無時不敬,而遇變則尤加謹。
若小人平居放逸,本無「虩虩」「震驚」之意,一旦雷霆震怒,聞聲畏悚,不能自持,
甚至一擊亡命者,亦間有之,又安望死以致福哉!
蓋[震]雖為天道之變,而實由人事所自招,天未嘗於聖人而加寬,亦未嘗於常人而加厲。
惟震來而能致其敬,斯震退而不改其常,則「啞啞」之樂,亦即從「虩虩」而來。
遇變而可以求福者,處常而即可以為則也;地有遠邇,敬無先後,故曰:「驚遠而懼邇也。」
震者,動也,動必有靜;震者,起也,起必有伏,是即人事動作起居之要旨也。
人事之大,莫大於敬神格祖,奉鬯舉匕,一一以誠心將之,而不敢隕,
時有變而心則定,事可懼而神則安,非中心誠敬,焉能如是哉!
以此卦擬國家,「帝出乎震」,震者,乾之長子,足以代君父而宣威賜福也。
天震為雷,帝震為怒,《洪範》所謂「帝乃震」是也。
昔武王一怒而天下安,此即震亨之義。
震為威,震亦為仁,上天雷霆奮作,而雨澤隨之,一時群陰攝服,百物暢生,
凜其威者,魂飛而膽落,被其恩者,食德而飲和,
是「虩虩」「啞啞」之象,其即由此而形也。
聖王體乾出治,能令群黎畏其威,亦必令群黎懷其德;
諸侯之封地百里,威德所暨,始於百里,訖於四海,所謂近悅遠來,誠有不限於方隅者矣。
震於四時為春,於五行為木,一秉天地之生氣。
天地以好生為德,王者以愛物為心,巍巍蕩蕩之德,
即在兢兢業業之中,可以為下民造福,亦可以為後世垂則也。
「守宗廟社稷」者,人君之事,君出,則長子主器,
雖未成為君,即可承君父之德位,以為祭主。
《正義》謂此即釋「不喪匕鬯」之義。
通觀此卦,此卦次[鼎],《序卦傳》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器」者,鼎也。
革命既定,必建長子,繼體承乾,故曰:「主器。」此[震]之所以承[鼎]也。
[震]得乾元剛陽之氣,應時迅發,
其威怒一擊者,「天行」之健也,其發育群生者,「資始」之德也,
故聖人以兢業為無為,以好生為神武。
「虩虩」「啞啞」,理本一致,
以「虩虩」者凜天威,而心不敢肆,以「啞啞」者承天德,而氣得其和,
是即震雷春發秋藏之旨也。
上互[坎],[坎]為憂,故有恐懼之象,
下互[艮],[艮]為順,故有和悅之明。
[艮]為宗廟,為社稷,故有宗廟社稷之象。
[震]為出、為守,故曰:「出可以守。」[震]為祭,故曰:「為祭主。」
[震]之為卦,
由[鼎]出[震],[鼎]取其新,是靜而變動;
由[震]反[艮],[艮]取其止,是動而變靜。
動者聲同百里,靜者敬主一心,是以可「致福」,可「垂後」,可「驚遠」,可「懼邇」,
可以守,可以祭,而不至喪失也,謂能善處夫震者矣。
至六爻之義,各應其時:
初秉一陽,為[震]之主,二至[巽],為春夏之交,雷始發聲也。
三至[離],四至[坤],五至[兌],上至[乾],陽氣伏而震道終焉。
其爻皆兩兩相對:
初與四對,初為剛,四溺柔,故四之「泥」,不如初之吉。
二與五對,二「喪貝」,五「有事」,故二之「勿逐」,不如五之「無喪」。
三與上對,三「蘇蘇」,上「索索」,故上之「征有凶」,不如三之「行無眚」也。
大抵處震之道,以「恐懼修省」為主,
除初爻之外,皆不得處震之道,故《彖傳》之辭,惟初得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