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Innocence (The Unexpected) judgement Innocence. Supreme success. Perseverance furthers. If someone is not as he should be, He has misfortune, And it does not further him To undertake anything.
Innocence (The Unexpected) » Judgement
2013/07/21 11:26
《高島斷易》2502-無妄 彖辭

《彖傳》曰:

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此卦內[震]外[乾],「剛」,[乾]也。

「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無妄]以初九為卦主,

[震]初九剛從[乾]來, 故曰「剛自外來」,就內外卦而言也。

動在下,健在上,「動而健」,是動之得其健也。

「剛中而應」,謂二五也,

九五陽剛中正,即無妄之天,

六二復以居中得正應之,是應之得其正也。

凡《彖傳》言「大亨」、即「元亨」,「以正」、即「利貞」。

[乾]之四德,天之命也,天之所命者,「誠」也、「正」也,即「無妄」也。

命得於天,天必知之,攸往咸宜,吉無不利矣。

「其匪正」,則是自背夫天之命也,天必不能保之,行將何往?

更有所往,往即入於妄矣。妄則逆天,逆天則天不知,亦安見其可行哉!

《程傳》釋「匪正」二字,謂雖無邪心,苟不合正理則妄,

知「匪正」與「不正」,迥乎各別。「正」與「匪正」,其辨甚微。

「其」字指三上言,三之「災」,上之「眚」,其失甚細,

「匪正」二字,正當體認。

以此卦而擬人事,蓋此[無妄]之誠,與生俱來,渾然無私,即所謂「天命之性」也。

卦自[復]來,[復]秉[乾]陽一畫,以為「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即[無妄]之真元也,「元亨利貞」者,即此一心。

自古聖人,必如堯舜之「執中」,湯之「用中」,孔子之「時中」,

斯可謂「大亨以正」,渾全天命者也。

下如顏子之己而待克,禮而待復,猶藉人為,其於無妄,尚未達一間耳。

此外不必顯背夫理,即於理稍有所偏,如動而過動、健而過健、剛而過剛,

往失其正,即此有眚,天不我知,往必無可往焉,至此而人事窮矣。

卦體內[震]外[乾],[震]、動也,

蓋教人以動合天,動以天則為無妄,動以人則妄矣。

《易》之垂誡著明,六爻之辭,皆取任乎天者也,違即有咎。

初爻備卦德之全,行無不吉,志無不遂也。

二爻循當然之理,利本不計,往亦無心也。

四爻則剛而無私,守之必貞,咎自無也。

五爻則中而又正,如其有疾,可「勿藥」也。

惟三上兩爻,不免近於妄矣。

三之「災」,是牽於「得」而來也;

上之「眚」,是窮於「行」而得也。

此即《彖》所謂「非正有眚」者矣。

蓋觀於初、二、四、五四爻,以人合天,吉無不利;

觀三上兩爻,幾微不謹,過即隨之。

為聖為狂,爭此一間,人可不知所勉哉!

以此卦擬國家,蓋所謂「無妄」者,即唐虞授受,危微精一,千古治統之真傳也。

得之則治,失之則亂,全在大君真實無妄之一心耳。

為卦內[震]外[乾],[乾]君也、天也,[震]動也、行也。

[乾]以君合天,是以健而剛;[震]動而能行,是以往有吉。

古之帝王恭已南面,無為而治者,惟在此善承夫天命也。

故以此而茂對天時,而時無不顧,以此養育萬物,而物無不生。

時一無妄也,物一無妄也,以無妄對之,以無妄育之。

先王法天以行政,一如雷行天下,任時而動,即在無妄之中而已。

苟有行焉,而稍不合於正也,則天不我佑,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以為政哉?

統觀六爻,勸誡昭焉:

初爻是溫恭充基,誠至而物自化也,故曰「無妄,往吉」。

二爻是不言而信,不動而敬,不期治而自治也,故曰「利有所往」。

三爻,是有意求治,轉得此而失彼也,故曰有災。

四爻,是剛柔相濟,為能久於其道也,故「無咎」。

五爻,是以道自治,不待以亂治亂也,故曰「勿藥有喜」。

上爻,是好大喜功,行之有過也,故曰「無攸利」。

為國家者,保其無妄,袪其「匪正」,健而能動,剛而得中,

庶幾四時行、百物生,應天順人,德美化行,「大亨以正」,而天下治矣。

通觀此卦,上[乾]下[震],動合夫天,剛而得中,故名曰「無妄」。

「無妄」者,「渾全實理,絕無意外期望」之謂也。

是以循其實理之自然,則往無不利;出乎實理之所非,則動必得咎。

雖禍福之來,亦有不測,

福自天降,天所佑也;

禍而天降,如六三之災,九五之疾是也;

禍而自致,則「匪正」之「眚」是也。

六爻中,言「吉」、言「利」、言「災」、言「疾」、言「喜」、言「眚」,皆所謂禍福也。

初爻為卦之主,渾全元善,故「吉」。二爻循乎自然,不假造作,故「利」。

四爻止所當止,守之以恆,故「無咎」。上爻居卦之終,極而復動,故「有眚」。

凡爻象,初動者必終靜,初靜者必終動。

此卦初「往吉」,二往利,皆取其動也;

三「災」,四「貞」,五「疾」,皆勉其守而勿動也;

上「有眚」,則戒其動之窮也。

卦體[乾]健[震]動,故初象多動,動極反靜,故終必靜也。

知夫此,可以談[無妄]之卦。

回應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