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泽雷随
»
彖曰
|
2013/07/05 22:49
|
《彖傳》曰:
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
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
隨時之義大矣哉。
此卦本[坤]下[乾]上之[否],[否]之卦、順以隨健。
今[否]之上爻,下入[坤]之初爻,而為[震],其初九為成卦之主;
[否]之初爻,上入[乾]之上爻,而為[兌]。
是以陽下陰,以高下卑,陽動陰悅,物來隨我,我亦隨物,謂之[隨]。
「剛來而下,柔動而悅,隨。」是[隨]之義也。
凡人君之從善,臣下之奉命,學者之從義,子弟之從師,皆[隨]也。
至於人之從天,欲之從理,邪之從正,為[隨]之善者也。
[隨]之道,利貞正,若反之,則謂之「詭隨」,即違夫時矣。
君子隨時而動,隨時而悅,各得其宜,是以所為無不奏功,故曰「隨,大亨貞,無咎。」
[隨]之義,以動而隨,不動則必不能隨;以悅而隨,不悅則必不欲隨。
雷發於下,雨水隨之降於上,是澤隨夫雷,上隨夫下也;
違其時,則雷不動,澤不悅,上下必不相隨。
不知[隨]之道,必宜合時,推之天下,陰陽剛柔,莫不皆然,故曰「天下隨時」,
[隨]之時義如此,豈不大哉!
以此卦擬國家,則內卦為人民,行動勤勉,從事職業,不敢上抗政府,唯從政府之所命。
外卦為政府,不挾威權,唯施悅民之命令,
故得上下君民之間,親密和悅,上倡下願,天下和平,人心鎮靜,此隨之時也,
謂之「隨,元亨利貞,無咎」。
當此之時,九五之聖明在上,居中正之位,廓然大公,相孚於善。
君能虛已從臣,臣更恭順以從君,
是以初爻則「有渝」而不失其正,
二爻則有「繫」而不免於私,
三爻則以「居貞」而「有得」,
四爻則以「在道」而無咎,
上爻則以「從維」而「用享」。
總之,從正則吉,從邪則凶;非隨之咎,其所以隨者自取其咎。
夫人臣隨君,以誠相通,是以「元亨」;
事必「在道」,以正相從,是以「利貞」。
如是,則君之隨臣者,諫則必納,言則必聽下臣之隨君者,今無不從,命無不奉。
斯以動感悅,以悅應動,上下相隨,而泊事「大亨」,故曰「隨時之義大矣哉!」
以此卦擬人事,唯在「以強隨弱」也。
夫陽剛之人,不肯下人,是以人心常多乖離,而事業概不得成。
若能以剛下柔,措置得宜,則眾心必服,何咎之有?
[隨]者,不專己之意,即捨己從人,取人為善,其機甚捷,其理甚順,其功必易成,
故曰「元亨」。
然[隨]之理,有正有邪,苟其一於柔順,必致枉道以徇人;過於容悅,則將違道而干胐,
是失隨之正也。
惟其動其悅,悉隨夫時,內不失已,外不失人,斯隨得其正,咎何有焉!
故曰「利貞,無咎」。
《易‧象》中繫「元亨利貞」之辭者凡七:
[乾][坤][屯][隨][臨][無妄],皆在上經,[革]一卦在下經,
皆大有為之時,以我得乘時之勢,曰「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之解,詳[乾]下,須參看。
[隨]時之義甚大,推之造化,則
[震]者春也,東方之卦也,萬物隨之而生;
[兌]者秋也,西方之卦也,萬物隨之而成。
故春生之,夏長之,秋成之,冬藏之,各隨其時也。
天下之理,不動則無所隨,不悅則不能隨,是隨之義也,人事莫不皆然。
通觀此卦,三陽三陰,
初九以陽與六二遇,陽之隨陰也;
九五之孚上六,亦陽之隨陰也。
六二以陰居陰,是陰之從陰也,故曰「繫」。 有繫必有失,不言凶咎,而凶咎可知。
六三以陰居陽,是陰之從陽也,以陰故亦曰「繋」。然繋所當繫,繫即隨,故曰「利居貞」。
九四是以陽而隨陰,逼近於五,剛而有獲,臣道凶矣。惟能感之以誠,保之以哲,復有何咎乎?
九五尊位,上動下悅之主,取人以為善,吉莫大矣。
上六以柔順居隨之極,極夫隨者也,能善用其繫,繫亦得其正也。
總之,隨之道,宜隨時為動,從宜適度,處以至誠,出以大公,
不特可感格群民,且可用享上帝,將率天下為隨時矣。
君子觀此爻,而知隨時之義甚大。
蓋前卦自[豫]來,悅以隨時,無拂逆之情。
《序卦傳》曰:「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人能[謙]以致[豫],則能悅以隨時。
不[謙]則安能[豫]?不[豫]則安能[隨]?三者道同,而機會相因,
機會者,惟在於時而已,而「適時」莫如[隨]。
然「隨必有事」,有事而後[蠱]此所以[蠱]次於[隨]也。
是故[隨]如文王之事殷,[蠱]如武王之造周。
夫《易》者,不測之神藏,圓妙之靈符也,
現之於萬物,推之於萬事,無所不在,無所不賅,非神聖之道,則安能如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