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ecrease judgement Decrease combined with sincerity Brings about supreme good fortune Without blame. One may be persevering in this. It furthers one to undertake something. How is this to be carried out? One may use two small bowls for the sacrifice.
Decrease » Judgement
2013/07/01 16:26
《高島斷易》4102-損 彖辭

《彖傳》曰: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減省也,減[乾]下之剛,以益[坤]上之柔,

故謂之「損下益上」,亦即「損剛益柔」也。

益在於上,故謂之「其道上行」。

「有孚」者,以孚行損,則損下而下不病其損,益上而上不嫌其益,

上下交孚,吉莫大焉,復有何咎?

「貞」,正也,謂可以正其未孚也。

[艮]在上,艮止也,艮得其益,則不為止而為往,故曰:「利有攸往」。

損既「有孚」,損自「無咎」,何必用豐?

損之又損,即「二簋」亦可「用享」矣。

[震]為祭,為鬯,[艮]為宗廟,有「用享」之象。

「簋」,盛黍稷之器,按《禮》簋多用八用六,今用二,是從損也。

享以誠孚,故雖二簋可也。

然損宜應時,時而當損,太羮不以為儉;時不當損,豚肩終傷其隘。

故損益盈虛,要貴「與時偕行」也。

以此卦擬人事,損,節省也,節財為損,節欲亦為損。

節財所以利用,節欲在於清心,此固人事之要也。

顧可損而損,雖損之而不以為損;不可損而損,即不損而已疑其損。

凡人事之動輒得咎者,皆由於損其所損,而不能見信於人;

不信於人,則有損無益,咎且不免,奚以得吉?或損大益小,止且不可,奚以能往?

是以[損]卦,首曰:「損,有孚」。

卦體[艮]上[兌]下,艮、止也,兌、悅也,

有孚則悅止相承,「山澤通氣」,剛柔合志,上下交孚矣。

不特在已願受其損,即在人亦不疑其損。

故用之於家,而財用省;用之於身,而情欲寡;

極其用以格神明,而神明亦享其誠,從其嗇,可無用豐也,有所往,無乎不利也?

夫亦因乎其時而已矣,若時不當損,而概從節儉,

或譏其損人而益己,或斥其損公而益私,是為人事之患,咎復何辭?

故人事當察夫天時,觀日月之盈昃、寒暑之往來,即可知「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之道也。

以此卦擬國家,國家之制,田有賦、廛有征,貨物出入有稅,此皆損下以益上也。

當其全盛,上不必需索夫下,下自樂輸將夫上,上施其仁,下懷其德,朝野一心。

無事則獻豵私豜以奉上,有事則簞食壺漿以迎師,所謂「信則民任」者,此也。

得其信,則上下交孚,其道有吉而無咎,其用無往而不利,

其義貴與時而偕行, 取其約勿取其豐。

惟其誠不維其物,可以裕國,可以理財,推之亦即可以格宗廟。

凡國家之損益盈虛,唯在法夫天以應夫時而已矣。

六爻言損,酌盈虛,審彼我,度終始,義各有在。

初「酌損」、二「弗損」、三「損一」、四「損疾」,五不曰損,上亦曰「弗損」。

蓋卦雖曰[損],爻多不言損也。

初、二、上皆曰「志」,三曰「疑」,四曰「喜」 ,五曰「祐」,其道皆取其孚也。

蓋治國之道,首在得民心,民心未得,雖上曰施其惠,而民不知感也;

得其民心,民將曰小民之飲食日用,皆出自上之所施也。何敢自私其有乎?雖損之不以為怨也。

[損]卦首揭「有孚」二字,其旨深遠,最宜體玩。

通觀全卦:卦下體,本[乾]三畫皆剛,為有餘而當損也。

上體本[坤]三畫皆柔,為不足而當益也,謂之「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損][益]為盛衰之機,亦即為[否][泰]之兆。

[損]自[泰]來,[益]自[否]來,[損]二五失位,[益]二五得位,

可以見[否][泰]相反也。

損[兌]有餘,補[艮]不足,上下相洽,止悅相承,

是以[益卦]不待孚而民悅,[損卦]必先孚而乃吉。

以損為人情所不欲,然人情固憂缺乏而求盈,君子則惡盈滿而思節。

「二簋」雖薄,可享宗廟,道在以誠為貴耳。

「二簋」指[兌]之二陽,謂其簡略也。

上卦爻辭,多取「有孚」之旨,

下卦爻辭,多取「用享」之象,合之皆取「悅而止」之義。

然非謂剛之盡可損,柔之盡可益也,時可損則損,時可益則益,非人之所能強致焉,

故曰:「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Replie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