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地風升
»
彖曰
|
2013/09/01 21:40
|
《彖傳》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巽]位在巳,[坤]位在[申],其升也,歷時而漸進,故曰「柔以時升」。
陰始於[巽],而終於[坤],柔莫柔於[巽]矣。
[巽]《彖傳》曰:「柔順乎剛。」[坤]《彖傳》曰:「柔順利貞。」,
是所謂「巽而順」也。
二為[升]之主,剛而得中,二五相應,謂之「剛中而應」,其亨是以大也。
王制升諸徒,升諸司馬,皆為大人,得以用見,是可「勿恤」。
柔依剛而立,初得二而升之基益固,而升之道乃亨,故曰「有慶」。
陽稱慶,慶在初也。[巽]屬東南,[坤]屬西南,
自下升上,必歷[離]之南,乃交於[坤],南為陽明之方,故「征吉」。
得其吉而升之,志於是乎遂,故曰「志行也。」
以此卦擬人事,是人之屈者求伸,窮者求達也,然屈伸窮達,有時存焉。
剛主動,柔主靜,「柔以時升」,當靜以待時焉。
[巽]柔也,[坤]亦柔也,無剛以作其氣,則柔弱不能自樹,其何以升哉!
故必應以剛中,柔乃得依剛以為立,
即[巽]《象傳》所謂「剛巽乎中正而志行」者也,其亨可謂大矣。
凡人之求升,必藉大人為之先導,引而進之,登而用之,皆大人之力也。
然必先見之,而後得邀其賞識。
「用見」者,進見之謂也。舉不舉未可知也,故不謂之「利見」。
然以時而見,必以時而升,當有慶焉,可無憂也。
昔呂望之於文王,相見於渭南;孔明之於先主,相見於南陽;南征之吉,是其證也。
三代之英,有志得逮,大道之行,人事之亨也。
[巽]為風,[坤]為用,正風雲際會,用之則行之時也。
此以卦擬國家,升為升平也,所謂道隆德隆,國家全盛之時也。
其卦自[萃]來,[萃]則得民,得民則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治道之大亨也,
故[升]曰「元亨」。
然一治一亂,時為之也,時未可升,宜靜以俟之,不宜躁進。
「巽而順」,謂[坤]順以承天也;
「剛中而應」,謂[巽]剛以應時也。
得其時,則賢能登進,俊傑超遷,允升天子之階,用布永清之化,
君臣一德,風行俗美,在正時也
「大人」者,恭已面南之大人也,
當陽出治,天下之士,咸皆懷抱利器,願期一見之為榮,斯士無被黠之憂,朝有得人之慶。
《說卦傳》所云:「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離]南方也,故「南征吉」。
卦以二五為剛中相應,二曰「有喜」,五曰「大得志」,即可見萬年有道,升平之象也。
通觀此卦,卦名取「地風」,卦象取「地木」,風從地而起,木自地而出;
[巽]為風,亦為木,木與風,其為[升]一也。
[升]反[萃],[萃][坤]居下,為群眾之象,
[升]則舉於眾,而登之民上,是古者論秀書升之制也,故反[萃]為[升]。
《彖》辭曰「用見」,曰「征吉」,謂賢士懷抱道德,樂為世用也;
曰「大亨」,曰「有慶」,謂朝廷任用俊彥,得奏時雍也。
往見者在士,舉而用之者在大人,
故士之吉,即為大人之吉,大人之「有慶」,亦即為士之慶也。
柔依剛而能立,志得[坤]而斯行,《象》曰:「積小以高大。」
譬如升高,必自卑而登,譬如升階,必由下而進,蓋有愈升而愈上者矣。
其大旨唯在「柔以時升」,先時則躁,後時則悔,皆失升進之道也。
士者出而用世,審時其至要也。
《易》之作也,多在殷周之際,周室王化之行始於二南,所謂「征南」,是明證也。
爻象內三爻為[巽],初「合志」,二「有喜」,三「無疑」,是升之得其人、得其道也。
外三爻為[坤],四曰「山」,五曰「階」,六曰「冥」,是升有其地、有其時也。
總之,二為大人,五應之,則升階以見;
初得允吉,四應之,則恭順以事;
三尚可升,六應之,則其升已極。
卦體[坤][巽]皆柔,如木初出,枝條柔軟,及其幹霄宜上,自然剛健不屈,
所謂「柔而順,剛中而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