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Peace
»
Judgement
|
2013/08/15 03:21
|
《彖傳》曰:
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泰者,通也,又安也、寬也,如《彖傳》所言也,曰:「天地交而萬物通。」
易卦下卦為內,上卦為外;[乾]為大,[坤]為小,
此卦在下之[坤]往上,在上之[乾]居下,故曰「小往大來」。
其所以吉亨之理,悉如《彖傳》所言也。
以此卦擬人事,[乾]為夫,[坤]為妻,陰陽交和,定然家室和平安樂。
[乾]陽[坤]陰,陰陽二氣,包括甚廣,天地間一物一事,莫不各有陰陽。
就人身體而言,氣為陽,血為陰,陰陽齊則血氣自平;
就人起居而言,靜為陰,動為陽,陰陽交則動靜自定。
此卦以[乾]下[坤]上,似乎陰陽倒置,然《象傳》曰「內陽而外陰」,
蓋以退陰進陽,重君子而抑小人也。
《易》理於陰陽消長,防微甚嚴,
人生涉世,是宜推崇陽剛,抑止陰柔,斯二氣各得其正,而萬事泰然也。
以此卦擬國家,政府體天地造化之原理,公明正大,以布人民化育之政。
[乾]者,君也;[坤]者,臣也。君禮其臣,推誠以任之。
臣忠其君,盡誠以事之。聖主得賢臣,以成功業;賢士得民主,以展才猷。
於是萬民感其德化,和親康樂,一道同風,是誠天地交泰之世也,
謂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以上下二體言之,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在內,布政施令,小人在外,安分服敦,
謂之「內君子而外小人」。
蓋天地之間,有陽即有陰,有君子即有小人。
泰和極盛之世,不能無小人,
但君子能善化夫小人,小人亦樂從夫君子,兩不相害,而其情相通。
自我出去者、陰之小,自彼入來者、陽之大,
小人往而各安其生,大人來而樂行其道,是泰道之成也。
道有消長,即時有否泰,總括天地陰陽之交,可見世運升降之會。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消長之極,正國家治亂之大防也。
此卦下三爻變為天下治平之時,上三爻為自[泰]趨[否]之時,
君子當玩味爻辭,深察氣運之變遷,維持泰運於不替也。
聖人之序《易》也,以[乾][坤]始,[乾]之後凡十有一卦,而後始得[泰]。
蓋君子以[屯],教之以[蒙],養之以[需],理之以[訟],
正之以[師],和之以[比],約之以[小畜],禮之以[履],而後始[泰]。
故乾以下十卦,奇數之交,凡三十;[坤]以下九卦,偶數之交,亦三十,
而後始得[乾][坤]相交。
開泰之運,其難如是,聖人之所以垂誡於後者深矣
通觀此卦,天氣下降,地精上升,天地之氣相文,始開造化之功。
初九,君子得位,拔擢同氣之賢者,共立朝廷,以勤勞國事,謂之「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匯,類也,蓋以同類而並進也。
九二有剛健中正之德,為濟泰之大臣。
「包荒」,謂能包容群才,即所謂「尊賢而容眾」是也。
然亦一於「包荒」,又必濟以果決。
「用馮河」取其勇敢,足以任事。
「戶不遐遺」,謂其思慮之誠實,
不唯留心於目前,且遠及偏避之域;
不唯顧慮於方今,且遠圖長久之謀。
至為國家選擇人才,不協私情,
其可進者,雖仇怨而不棄,其不可用者,雖親近而不舉,謂之「朋亡」。
九二之行為,公明正大,中正以應尊位,宜六五之信任不疑也,謂之「得尚於中行」。
九三居陽之極,其位不中正,且值盛極將衰之時,
以卦體見之:天氣不能久居下,地氣不能久居上,有各將復其本位之象,
謂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夫陰陽之消長,如寒暑之往來,時運使然,無如之何;
然天定勝人,人亦足勝天,將陂而預防其陂,將復而預慮其復,
克艱其心,貞固其守,盡其人事,以挽天運,是保泰之道也。如此則可永食其福矣。
六四以陽居陰,逼近尊位,上三爻皆以虛謙接下,下三爻皆以剛直事上,
四當上下之交,故「翩翩」相從,樂與共進,是以不徒富而從鄰,不持戒而相孚也。
志同道合,正《象傳》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六五溫順頂之君,虛己而信任九二,降其尊而從臣,有「帝乙歸妹」之象焉。
用此道而獲福祉,則大吉而盡善矣。
上六,[泰]之終,泰極而變,有「城復於堭」之象。
當九二九三之時,盡人事之孚,可以維持泰運,
然怠其道以至於是,雖天運循環之自然,亦人事之所自招。
上六之時,失[泰]之道,上下睽隔,民情離散,以兵爭之,
蓋亂之時耳,故曰「勿用師,自邑告命」焉。
蓋將守其城邑,明其政敦,以挽天心,撥亂而返正,亦足以保泰之終也。
「平」「陂」「城」「隍」,其機甚捷,其象甚危,垂誡深哉!
爻辭,
初曰「茅」,地之象;二曰「荒」,曰「河」;亦地之象;三曰「陂」,地之形也,
以內卦皆陰,為主[坤]而客[乾]也。
四曰「富」,曰「實」,五曰「帝乙」,上曰「城」,
皆陽之象,為主[乾]而客[坤]也。
客還而主常往,其義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