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漸漸浪漫
水山蹇
»
彖曰
|
2013/07/01 17:02
|
《彖傳》曰:
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利見大人,往有功也。
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卦體下[艮]上[坎],[坎]者、水也,[艮]者、山也,
水在上、山在下,[坎]為險,故曰:「險在前」。
下互[離],[離]為見,[艮]為止, 故曰:「見險而能止」。
就[艮]而言,象取能止;就[蹇]而言,義取能往;故爻辭多曰:「往」。
「蹇,利西南」,[離]正南,[兌]正西,悅而又明,可以出[離],故曰「往得中也」。
「東北」,[蹇]之本位,是以難入;難,故「其道窮也」。
知其所往則利,不知而誤往焉、則不利,「知矣哉」三字,是為處[蹇]者警醒之也。
「大人」者,謂其位居至尊,德足濟蹇,
故凡有於蹇者,所當「利見」,往而見之,不特可以平蹇,且可以見功也,
故曰:「往有功也」。
二至上,皆當位得正,「貞吉」,謂五也,五為[蹇]主,
所謂「大人」者, 正己而正物者也,故曰「正邦」。
孔子論興邦,曰知難,[蹇],難也,
五「大蹇」,為知難之君;餘爻皆曰「往蹇」,是群策群力,為能相助以圖蹇也。
蓋處蹇之時,不貴知蹇而終止,貴在用蹇而前往,斯蹇之時可濟,而蹇之用乃大,
故曰:「蹇之時用,大矣哉。」
以此卦擬人事,「蹇」字從足,從寒省,與「謇、騫」字相類,皆有難意。
「蹇」,《說文》:「跛」,謂足偏跛,不良於行,而又值「險在前」,故為蹇。
「蹇,難也。」凡人當蹇難之際,進退趑趄,皆有偏跛不前之象,此卦之所以名[蹇]也。
卦象為山上有水,水在地則平,在山則險,
人見其險,而裹足不行,則險止於此,人亦止於此,雖其智能避險,其將何以濟險乎?
爻辭皆曰:「往蹇」,可知[蹇]之用,不在能止,而在能往,故曰「往有功」。
然往亦宜審其方向,
北[坎]方,東北[艮]方,[坎]水[艮]山,仍為蹇難之方,往之「不利」,
是謂「其道窮也」;
西南[坤]方,[坤]為地、為康,是康莊之地,往之則利,是謂「往得中也」。
「當位」,謂當其方位,正路而行,自然獲吉。
[蹇] 既得出,人事乃亨,亨則小可以正身,大亦可以正邦。
際蹇之時,因蹇之用,不以蹇而傷其窮,轉以蹇而大其用,
故曰「蹇之時用,大矣哉。」
以此卦擬國家,卦以五爻為主,五居尊位,為君,
爻曰「大蹇」,是當國家之大難也。
[坎]為溝瀆,為隱伏,隱處而有溝瀆,是陷阱也;
[艮]為徑路,徑為路之至小至狹者,是山間鹿兔之蹊,亦險地也。
卦象為險,卦名為蹇,國家當此,顯見水阻於上、山阻於下,
梗塞不通,教化不行,為國步艱難之會,則足以圖蹇有功者,惟在此五爻耳。
《彖》所稱「利見大人」者,指五爻而言。
五爻能度其往之方位,審其方之利害,並妙其蹇之功用,
故諸爻曰「往」,五爻曰「來」,謂集「朋來」之力,以濟「大蹇」之時。
內而正身,外而正邦,非大人不克臻此。
通觀此卦,卦體以[坎]上[艮]下為[蹇],易位則為[蒙]。
[蒙]《象》曰:「山下出泉」,泉之初出,貴養之以正;
[蹇]《象》曰:「山上有水」,水之有險,貴往之得中。
得中則知險,知險則知往,知往則能知利與不利,而所往不誤,
斯[蹇]可濟矣。
自來處蹇而能用蹇者,唯在「當位」、「貞吉」之「大人」,
下此有事於蹇者,皆當「利見」夫「大人」。
所謂「大人」者,即指爻中之九五也。
五爻又知蹇非獨力所能濟,五與二應,
是以五曰「大蹇」,二曰「蹇蹇」, 孜孜矻矻,以共濟艱難,惟恐少後。
蓋五者、君之道,民之危,猶己之危也;二者相之道,君之憂,猶己之憂也。
以身任天下之重者,固當如此也,
若徒敦保身之哲,踏河入海,措世事於無聞,則有能力濟此蹇乎?
即在初、三、四、六,均有世道之責,
或返而安,或速而濟,或見而「碩」,俱欲舉天下而治之。
在「來譽」之賢,猶冀其有待,聖人之不能忘天下,固如是其至也。
然天下非一人之事,濟天下非一人之力所能,
君必網羅人材,以收群策群力之效;
臣必靖共爾位,以盡為羽為翼之功。
然濟蹇者才,而所以濟蹇,尤在夫德,
《象傳》曰:「君子以反身修德」,有其德則自足化險,自足以靖難。
[明夷]《傳》曰:「以蒙大難,文王以之。」此可見文王之德之純也。
文王為西南之吉,《象》曰:「利西南」,其以此也。